企云云 企业微信服务商
欢迎体验进销存软件
新闻动态
News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库管王 > 行业动态 > 信息化实施过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1)
信息化实施过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1)
作者:admin;更新时间:05-23 10:47

  核心提示: 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为了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我国制造业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五...

    引言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为了加快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我国制造业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863”计划提出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对我国制造业信息化进行了整体部署,明确了制造业信息化的意义、作用、目标、任务、工作内容、组织实旌和机制保障,指出为各种信息技术在制造企业的实施应用提供服务支持是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制造企业信息化是制造业信息化的突破口和主战场。制造企业信息化,特别是管理信息化的成功率低,出现了“黑洞”、“生产力悖论”等现象。如ERP系统全面实旅成功的仅占lO%.20%,局部实施成功的占30%.40%,失败的达到50%。许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却没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严重挫伤了企业管理人员推动信息化的积极性,导致高层领导推迟甚至抵触信息化建设,阻碍了信息化的进程,影响了竞争力的提升,甚至出现了“不搞信息化等死,搞信息化找死”的悲观情绪。

    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信息化工作者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范围涉及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组织变革等等许多学科领域。在9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关注信息技术特别是软件技术的发展,认为软件本身质量不高是导致信息化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的成果,为软件设计开发提供了理论和方法论的指导,使得软件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制造企业信息化的效果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从90年代初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管理变革方面,认为信息化实施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和业务过程不适应信息化的要求,有必要进行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企业再造工程、过程管理(PM)、虚拟企业、学习型组织等许多先进的管理理论,同时出现了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并行工程等先进的生产方式,为管理变革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导。信息化实施过程已经成为一个信息技术和管理变革聚合的过程。制造企业在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不仅可以获得一个集成的、实时的、准时的全面信息管理系统,而且能拥有国际先进管理模式。人们逐步发现,制造企业信息化实旌过程非常关键,它是使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思想以及生产方式有机结合的桥梁,没有好的实施过程管理,信息技术和先进思想、管理方法就不能有机结合,不能发挥整体效果,信息化实施的成功率和效益就很难提高。但是,信息亿实施过程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办公等许多业务活动的调整和优化,而且涉及到企业各级各类人员、信息化实施人员等众多利益相关者及其利益的协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存在很大难度。因此,如何对制造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1 制造企业信息化的相关研究

    制造企业信息化相关技术研究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制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机遇,世界各国纷纷制定计划和政策,为各自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如美国先后制定了CALS(CompmerAided Logistic Support)计划、“美国企业网”(FAN,Factory American Net)计划、EINet计划、“实现敏捷制造技术”(TechnologiesEnablingAgileManufacturing,TEAM)计划、“下一代制造”计划,欧盟提出了“第五框架计划”,日本提出了社会信息化系统(ISS,Information ofSystemsfor SocieW),韩国提出了的“网络化韩国21世纪”计划。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提出了许多信息化概念和方法,如敏捷制造、虚拟企业、网络联盟企业、网络虚拟企业等。

    在我国,863/CIMS主题于1986年提出了CIMS计划,近20年来,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将原有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概念进一步拓展为“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概念,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原有CIMS的内涵,在信息技术和应用推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CAD/CAM/CAPP、PDM和MRP儡像HI佃诤等应用系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各类制造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清华大学和华中理工大学先后获得了SME的C/MS“大学领先奖”,北京一机床厂获得“工业领先奖”,表明我国已经处于这一领域的国际先进水平。围绕制造企业信息化,我国众多学者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研究领域包括CIMS、工作流管理、数字化制造、网络协同设计、电子商务、网络企业管理、网络制造、仿生制造、绿色制造、区域网络制造、敏捷制造、分网络制造、数码工厂、供应链、大批量定制等等,所有这些新思想、新哲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出现,从不同的侧面推动制造企业走向信息化,从而走向现代化。

    制造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研究

    制造企业信息化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开发和使用。近年来,在制造企业出现了大量的信息系统,应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信息集成实现物流、信息流、价值流的集成和优化运行,以加强企业的T(时间)、Q(质量)、C(费用)、s(服务)、E(环境),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这些系统按照信息的流向与用途可以分成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企业外部信息系统两类f4olH”。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包括生产经营信息系统群、管理信息系统群,其中生产经营信息系统群按照制造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又可以分为开发阶段的信息系统(QR/ECR等)、产品设计阶段的信息系统(CAD、CAPP、CAE、CE等)、产品生产阶段的信息系统(CAM、FMS等)、产品经营和售后服务阶段的信息系统(FAQ、CRaM、CFO等),管理信息系统群依据各系统的功能、作用和系统重要性,又可以分为基层执行管理信息系统(KWS、TPS、OAS等)、中层管理系统(DSS、GDSS、MRP 、PDM等)、高层战略管理信息系统(EIS、ESS等);外部信息系统包括虚拟企业信息网络系统(Extranet、SCM等)、专用信息网络系统、全球网络系统。有些信息系统既可属于内部信息系统,又可以属于外部信息系统,如SCM、CRM等,因此这只是一个大概的分类。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日益交错,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一个集成系统,各系统之间数据通讯与集成度也在不断加强。这些信息系统在企业的有机集成,构成了集成的企业信息化系统。制造企业信息化实施就是要建设和改善这样的企业信息化系统。

    信息技术在我国制造企业应用现状

    制造企业信息化内容广泛,包括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企业各级管理部门,并面向整个供应链,涉及企业的每一个领域和方面。下面我们分析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技术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实施应用情况。

    CAD/CAM实施应用

    CAD/CAM技术是信息技术与现代设计、制造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设计生产、制作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制造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特征。在我国,CAD/CAM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增值效益。自1996年,机械工业开展“甩图板”工程以来,CAD进入大面积普及推广阶段,不同地区、行业的数百家示范企业,结合各自的特点,投入到CAD的应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在所有信息技术中,CAD/(2AM技术是实施应用效果最好的。这是因为:1)CAD/CAM的实施应用一般不需要变革企业业务过程和组织结构,实施过程较为简单:2)CAD/CAM实施应用的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设计部门:3)实旌和使用人员素质较高。

    对当代制造企业而言,如何满足不断变化的顾客需求和降低资源消耗是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在解决这一矛盾的过程中,信息管理理论也经历了/VlRP、MRPII、ERP等几个发展阶段。M1LP是在BOM(Bill of Materials)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资源管理技术,是现代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发展起步的标志。制造资源计划MRPII于1977年由Oliver Wight提出的,它将生产制造、财务会计、市场营销、工程管理、采购供应以及信息管理等各个部门纳入整体管理之中,构成了完整运作体系。在MRPII基础上,于1990年进一步发展成为ERP,进而将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客户看作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通过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对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进行全面的集成管理,以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追求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提高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MRP/MRPII/ERP是在西方国家管理和信息技术都比较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外大量实施MRP/MRPII/ERP的结果表明,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可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产品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在中冒,自从1981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引进中国第一套MRPII系统以来,已有上千家企业实施了这种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中国企业的管理信息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功实施MRP/MRPWERP的企业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库存减少、资金周转加快、生产周期缩短、瓷源利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整体竞争力增强等。但是从接体来看,实施成功率不高,真正应用成功的不多,只有少数企业取得了实效,收益明显:多数企业虽然投入巨资,但收益并不明显,甚至半途而废。究其原因,主要有三:(1)虽然MRP/MRPll/ERP的基本原理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诞生在西方的这些管理思想在中国制造企业的实施应用,存在一个本土化的问题。

    CIMS实旌应用

    从1989年863主题提出并开始实施C/MS示范工程至今,我国已出现了200多家国家级示范企业,上千家地区级示范企业,产生了很大影响,绝大部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制造企业信息化起了重要的牵引导向作用。但是也有部分实施CIMS的企业,其实施效果难尽人意。一些CIMS重点应用工程的企业效益不好,有些企业甚至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在企业本身方面,企业管理水平不高、资金不足,企业能力满足不了CIMS的基本运作要求。(2)在CIMS技术方面,其技术成熟度不够,CIMS技术一般只是针对单一企业集成和优化,没有面向整个供应链;过分强调集成,忽视了对企业管理机制的改善,没有提高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方面下功夫,同时,认识到了CIMS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对其战略效益重视不够。(3)在实旖方式方面,我国仍处在一个不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在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时,政府的正确引导作用很大,可以加快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尽快走完其他国家走过的漫长路程。但是一些CIMS示范工程实旅的结果表现为项目的成果鉴定,不仅没有起到推动制造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作用,反而造成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假相和泡沫。

    随着“十五”863的展开以及对制造企业信息化认识的深入,制造业信息化工程(M/E)取代CIMS工程成为自动化领域的重大专项研究内容。MIE与CIMS工程存在着天然的直接联系,实现制造企业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而推广应用CIMS则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是制造企业走向信息化的成功途径和有效模式,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必然产物,是制造企业走向信息化的桥梁。CIMS实旌仍旧是MIE在企业层面上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并为制造企业信息化实施提供正确的理论与方法上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2 制造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管理研究现状

    制造企业信息化发展阶段模型及影响分析

    从信息技术(IT)在制造企业中的发展过程来看,IT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是逐渐深入的,其影响也日益显著,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这一过程进行了研究,对其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主要有六阶段模型、五阶段模型。比较著名的六阶段模型是诺兰模型,它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发展道路划分为六个阶段,即初始阶段、传播阶段、控制阶段、集成阶段、数据管理阶段和成熟阶段;美国IT战略家B H.Boar提出IT与企业业务结合的五阶段模型”,即局部开发阶段、内部集成阶段、业务过程再设计阶段、业务网络再设计阶段、业务范围再定义阶段:张玲玲、林建等也提出了五阶段模型,即单个业务自动化、单个业务信息管理、跨业务跨部门系统集成、过程变革和创造新的业务网络和范围;斯科‰手·莫顿和肖夏纳·朱波夫等提出了三阶段模型,他们将其分为工作自动化、信息管理和经营转型三个阶段,世界银行发表的Nag)HRlffla的信息技术的扩散: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训》中则认为信息技术基本按照替代、强化和变革三个阶段扩散;还有一些学者如张相斌等认为,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渗透的过程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经历三个环节,即信息技术的供给、传导和消化吸收。

    上述各个模型,都是对制造企业中应用由低级到高级的一种划分,这些划分相互之间并不矛盾,从这些过程可以看到Ⅱ在制造企业中应用的固定变化模式。随着IT在企业应用的逐步加深,它对业务过程、组织结构的影响逐步显著。

    在业务过程方面。有些学者认为,一方面,IT产生了全新的业务过程再造构想,促进了业务过程的集成;另一方面,BPR使IT潜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反过来又推动了IT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IT的广泛使用,使业务过程重组成为可能,业务过程重组又促进了潜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制造企业信息化的使用和过程组是分不开的”。从某种程度上说,BPR的深度决定了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绩效大小。从业务过程重组和信息化的失败案例可以看出。在没有对原有过程低绩效的弊端进行根本性思考之前,就简单地用IT进行自动化处理,不仅不能创造出新的高绩效业务过程。反而会使原本无绩效的各项活动被固锁在过程中,使旧有业务过程更加恶化。

Tags:信息 息化 化实 实施 

读过这篇文章的人还读过:

浅谈ERP系统信息化咨询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找软件服务为什么要上库管王?

购买企业ERP系统需要留意哪些隐性成本?

cache
Processed in 0.009306 Second.